人間通訊社

2025年10月11日 星期六
星雲大師全集
首頁 > 心靈補給 > 佛學講座> 大林講堂佛學講座 體會《金剛經》的人間修行

佛學講座

字級

大林講堂佛學講座 體會《金剛經》的人間修行

【人間社 周慧美 嘉義報導】 2025-03-24
佛光山大林講堂於3月23日舉辦佛學講座,特別禮請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研究中心主任妙願法師主講「金剛經的人間修行」。講座開始前,大林佛光青年團以〈三好歌〉與大眾結緣,為活動揭開序幕,現場近百位信眾共薰金剛般若智慧,法喜充滿。

妙願法師首先引用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將《金剛經》歸納的十六字箴言:「無相布施、無我度生、無住生活、無得而修」,強調若能深刻理解《金剛經》的智慧,並於日常生活中體悟「空性」,則生活中處處都能自在受用,並圓滿成就。

接著,妙願法師介紹《金剛經》在歷史上的重要性,並剖析其對中國佛教八宗的影響。他解釋,「金剛」一詞意指堅固不摧的寶石,象徵能夠破除煩惱的無上智慧。進一步,他以《金剛經》中的三首偈子闡述《金剛經》的核心思想:「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,若見諸相非相,即見如來。」提醒大眾不執著於表象,才能體悟諸法實相。「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,如露亦如電,應作如是觀。」說明世間萬法皆是緣起性空,變幻無常。「過去心不可得,現在心不可得,未來心不可得。」引導修行者不執著於時間概念,以當下心安住於正念。

妙願法師進一步解釋《金剛經》寓含的修行智慧並歸納兩大要點:「對相不執著」,一切諸法皆無自性,不可執著,佛法本身也是方便法門,行者應靈活運用,而非拘泥於形式;「無住而生心」,佛教的空性並非「一無所有」,而是讓世人在擁有時不執著,「過程盡力而為,結果隨緣放下」。真正的「空」非空無一物,而是圓融無礙、自在應對。

每個人的修行應契理契機,找到適合自己的一門深入,避免流於「忙修瞎練」而不得要領。妙願法師更舉《金剛經》中「開經第一問」為例:「善男子、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,云何應住?云何降伏其心?」佛陀回答「降伏其心的方法是度盡一切有情,且不存我度一切眾生之想」,指出修行的關鍵在於「應無所住,而生其心」。

《金剛經》的修行重點,在於認識空性,方法則是「由外掃相,由內破執」。外在能遠離「我相、人相、眾生相、壽者相」;內在則要能「無住生心」,所謂不住色生心、不應住聲、香、味、觸、法生心,如是生起清淨心修一切善法,才能智慧與慈悲並行,行持無礙。因為「空性」的智慧無所不能,擁有空性智慧才能不斷擴大心量與見識成就一切。妙願法師更進一步解析不同境界的空性:阿羅漢證悟的「空」如毛孔般微細,而菩薩的「空」則如虛空般廣大無邊,更令人嚮往。

妙願法師最後提到,現代量子力學的研究,從科學角度驗證了佛法的智慧。生命本質是流動變化的存在,萬物皆為心識所現,說明「相由心生,境隨心轉」。佛教修行的關鍵,在於積極行善、隨緣放下,以「無我」成就世間一切善法。他勉勵大眾,在體悟佛法智慧後,仍需「悟後起修」,將所學落實於生活,才能成就自在無礙的人生。
12345678910第1 / 207頁
追蹤我們